為什麼自住客在新竹買房子並不容易?
1.薪資
新竹客群以園區客為主。扣掉極端值的高薪及低薪,你在路上看到10個人中,至少有5~6個跟你薪資差不多。
如果這些人都是買方,代表你們可負荷的房價都差不多。你可以出,對方也可以出。差異就在誰出得比較快,或誰願意多出那麼一點,高價拿下。
而新竹的賣方,早期能夠及早進場持有一間房子,經濟勢必達一定水準、口袋有一定深度,在不缺錢的情況下,賣方能夠花些時間成本去等待個好價格。
2.不熟悉房地產的操作
學校課本沒有教房地產知識。當你開始有購屋需求時,你才開始接觸到房地產。
而房地產知識(如:坪數怎麼算、怎麼知道房子有沒有增改建、怎麼把關交易安全、交易流程細節等)只是其次,”如何跟房仲應對進退”、”如何斡旋”、”如何剖析賣方心理”、”如何判斷該衝或該停損”等,這些往往才是能否拿下房子的關鍵。
3.資本不夠多
對一般自住客來說,若是首購,持有的第一間房子,注入資金約佔總資產的60~90%。而若是首換,通常會需要把目前住的房子賣掉,才有足夠資金換屋。由於佔資產的部位比例過大,下決定前勢必會相當謹慎。
而資產有達一定程度的客層,名下可能有超過兩間以上的房子,或者是有極為賺錢的本業,足以承受因欠缺謹慎思考而帶來的損失。故下決定時就相對能大膽許多。
4.大環境的低利率政策
這大概是今年新竹自住客買房艱困的主因。
除了既有自住買方相互競爭外,有鑑於低利的環境,也吸引不少手上有資金的客群出來瓜分市場房源。
熱門預售屋,很常被關係深厚的人先提前拿一輪。等輪到自住客的時候,不是已經被clean了,不然就是剩下條件較差的樓層戶別,最後自住客普遍只能承接轉手賺價差的單。
中古屋,若價格明顯低於區域行情,或評估購入後未來仍有上漲空間,就容易吸引手上有閒置資金顧客的搶食。甚至有些人可以做到不用到現場看房子,光是看照片格局、瞭解棟別,就能下單做決定。而這類的行為模式,也不是一般自住客就可辦到的。
故低利的施政,實際讓有一定財力的客層在這一波,加速累積了手上的資產。貧富差距,越趨擴大。